201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201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13-08-12 00:00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 信息索引号
- 014006569/2013-02037
- 发文日期
- 2013-08-12
- 公开日期
- 2013-08-12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建设局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有效期
- 公开程序
- 主题
- 综合政务,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文秘工作,建设规划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城市,建设,文章
- 文件下载
- 内容概述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城乡的开局之年。半年来,在宏观环境总体趋紧的形势下,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以“推进城乡建设科学发展,争当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军”为主题,加快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村镇建设模式和工程建设模式,全面实施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优化、节约型城乡建设、建设产业升级和城建体制机制改革行动,不断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和城市化发展质量,实现了城乡建设平稳较快发展,形成了一些工作亮点。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功能完善提升。城市重点道桥续建项目建设速度加快,锡山大道西延、石澄路、刘闾路建成通车,北中路、广石路、杨胡路延伸、西环线、干城路、清晏路等道路抓紧施工;新建项目通沙路、运河西路、菱湖大道完成初步设计。地铁1号线、2号线建设齐头并进。地铁1号线正线土建完工,风水电、供电安装有序实施,1 号线已累计完成工程量 90%;地铁 2 号线车站全线封顶,盾构掘进完成总长度的 90%以上。马山国际旅游岛、古运河风光带、太湖新城等功能性载体建设推进力度加大,助推城市转型发展和功能提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申报工作衔接有序,我市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按照智慧城市创建规划,我市将实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建筑、智慧建设、智慧城镇、智慧环保等创建重点项目,提升城市建设及综合管理水平。
二、城市更新与环境建设纵深推进,城乡人居环境优化提升。旧城改造范围拓展,类型多样。上半年,市区累计完成道桥轨道、经营性地块、危旧房保障房等项目房屋拆迁面积 219 万平方米,其中 63 个在建项目完成拆迁灭点。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中心城区范围内新完成城中村拆迁 12.9 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建设速度加快,年内市区拆迁安置房累计施工面积达到 1629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291 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施工面积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竣工面积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2%。1-5 月,市区商品房新开工面积达 543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395 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比分别增长 49%、109%,商品房竣工量开始放大。村庄环境整治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民居住集中联动并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逐步加强。上半年,全市有2415个村庄完成环境整治,有31个村庄创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京沪高铁无锡段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如期完成,并在全省考核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在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开幕式上,住建部正式向我市颁发 2010 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奖牌。
三、绿色建筑统筹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转型提升。建筑节能管理不断强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创建深入展开,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成效初显。上半年,全市完成新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建筑节能面积771万平方米,其中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公,共计可减少能耗8.3万吨标准煤。新建公共建筑分批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年内已有 34 万平方米建筑完成分项计量安装,其中 7 栋公共建筑能耗数据上传市建筑能耗监测数据中心。住宅产业化有了新的进展,全装配住宅项目裕沁湖畔住宅小区实现住宅土建与内装饰一体设计建造,为开发建设全装配高层建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中国遮阳高峰论坛在无锡召开,为我市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及绿色建筑发展拓展了空间。
四、建设产业转型发展,工程质量安全稳步提升。我市建筑业转型提升发展调研工作全面展开,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的相关意见完成起草工作。建筑经济稳定增长。1-5月,全市在建工程项目数达1809个,面积8270万平方米,工程造价1579亿元。上半年,全市新许可建设工程施工面积 1795 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 14.3%。全市建筑业总产值341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5.8%。1-5 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447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10.4%。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力度加大,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与施工监管无缝对接。上半年,全市596个项目施工图审查查出违反强制性条文1745条、违反强制性标准9969条。建设工程质量创优与质量通病防治同时并举,创建“太湖杯”优质工程和鲁班奖、国优奖目标项目实施入库管理,房屋渗漏、裂缝等质量通病从设计源头得到防范。建筑工地原材料监管得到强化,预拌混凝土质量实现动态监管。保障房施工质量检查规范严格,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质量控制到位。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依法加强,建筑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展开,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专项检查、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督查、起重机械专项检查、安全文明施工综合检查覆盖面扩大,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整治消除。安全生产月活动有序展开,强化了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意识,提升了安全发展的正能量。
五、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突破,建设管理效能明显提升。“项目建设提升年”、“作风建设提升年”、“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与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创新有机结合,推进了建设管理工作创新发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管理机制健全完善,房屋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建筑认定意见出台,推进了新项目房屋征收的启动实施。城市综合开发探索实行“地块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推进地块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的配套,提高地块开发建设的品质。建设工程信息监管系统平台基本建成,工程项目、企业和从业人员等相关数据库数据采集上传,为工程建设管理流程优化创造了条件。建设工程实施《绿色施工导则》,文明施工标准化图集广泛落实。建设工程网上招标项目拓展,“三合一”评标前期工作逐步到位。建设行业诚信管理日趋规范,7 家施工企业因拖欠民工工资造成不良影响被清出无锡建设市场。建设工程行政执法模式优化,行政处罚全部实现网上运行。《无锡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即将完成,《无锡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修订和《无锡市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立法工作启动,建设工程监管模式创新、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和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完善将通过行政规章得到强化。局重大行政事项两级会务决策制度、重点工作督查通报制度建立,局机关处室职能优化强化,全局工作效能日渐提升。
此外,全局党的建设、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上半年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矛盾问题。如房屋征收拆迁推进不快,制约了在建项目的快速建设;新型城镇化推进手段不足,相关配套政策尚需研究制定;建筑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扶持引导力度尚需加大;节约型城乡建设抓手不多,相关工作尚需整合优化;村庄环境整治进展不平衡,后续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
下半年,全局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加快推进“三级”目标任务,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实现“五个”突破。推进“三级”目标任务,即围绕省、市、局三级目标任务,加快重点工作的提速提质;做到“四个”确保,即确保定量工作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确保定性工作高效完成年度目标,确保特色工作和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确保维护工作平稳可控;实现“五个”突破,即在城乡建设提标创优上求突破,在城乡建设特色工作上求突破,在城乡建设亮点打造上求突破,在城乡建设创新发展上求突破,在建设行业服务发展上求突破。
做好下半年的工作,需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城市功能提升上下功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顺应我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区域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探索具有无锡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统筹推进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和乡村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生态环境。加强与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等相关建设平台的工作对接,推进城市重点道桥、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建设,保障“一城一岛一带”等功能性载体的优化建设,提升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研究制定培育完善重点中心镇功能的相关政策意见,引导重点中心城向具有小城市形态和功能的新市镇转型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的集聚发展。加快启动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智慧技术在城市建设、房产、水务、燃气与照明、管线、交通、家居与社区等方面的示范应用,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二、在建筑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引导现代建筑业跨越发展。按照保质量、保安全、保市场、保发展的要求,对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全领域、全覆盖监管,引导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出台推进无锡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推动我市建筑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使建筑业发展成为符合节约型城乡建设要求、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新型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加大对建筑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引导建筑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在科技进步和行业整合中做优做强,形成无锡建筑的品牌。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建立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转变建筑施工方式,提高工程建造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
三、在节约型城乡建设上下功夫,积极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市。以节能为核心,以设计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强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打造节约型城乡建设的亮点。制定《无锡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无锡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推进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加快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引导新建建筑由节能为主向绿色建筑发展方向转变。引导建设单位积极申报绿色建筑标识,扩大绿色建筑覆盖面。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示范项目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考核验收。开展地源热泵等建筑节能新技术在无锡的适用性评估,推进建筑节能适用技术的有效应用。
四、在人居环境优化上下功夫,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推进房屋征收拆迁,加大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房屋征收拆迁的协调推进和督查考核,力争结转项目房屋拆迁年内基本完成拆迁扫尾。推进城中村改造,通过项目拆迁改造和环境整治等多种方式,改善城中村环境面貌。推进拆迁安置房建设,加快安置审核,压降被拆迁户在外过渡数量。推进保障房、商品房建设,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加强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设美丽乡村。
五、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优化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综合管理,完善行政许可服务项目集中审批制度。优化工程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全市所有在建项目的全程闭合监管,实现对全市建设行业各类从业人员的动态监管。创新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科技手段,做到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覆盖到全市每个在建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到位。优化再造工程建设行政许可服务流程,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个编号全程管理,实现行政许可服务的“一号通”。
六、在作风效能建设上下功夫,推进工作争先创优。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机关作风、政风行风和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党的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立足新起点、树立新形象。一是推行“问题工作法”,深入研究解决城乡建设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以提高领导干部工作能力,提升城乡管理工作效能。二是推行“绩效工作法”,强化绩效管理导向,引导干部职工务实苦干,力求实效。三是推行“一线工作法”,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深入基层,强化服务。四是推行“带头工作法”,党员干部率先改进工作作风,做到艰苦奋斗,力诫奢侈。通过作风效能建设,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打造工作亮点,做到城乡建设法规完善,制度健全,体制顺畅,机制创新,政策突破,全局上下奋发进取,争创一流。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功能完善提升。城市重点道桥续建项目建设速度加快,锡山大道西延、石澄路、刘闾路建成通车,北中路、广石路、杨胡路延伸、西环线、干城路、清晏路等道路抓紧施工;新建项目通沙路、运河西路、菱湖大道完成初步设计。地铁1号线、2号线建设齐头并进。地铁1号线正线土建完工,风水电、供电安装有序实施,1 号线已累计完成工程量 90%;地铁 2 号线车站全线封顶,盾构掘进完成总长度的 90%以上。马山国际旅游岛、古运河风光带、太湖新城等功能性载体建设推进力度加大,助推城市转型发展和功能提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申报工作衔接有序,我市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按照智慧城市创建规划,我市将实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建筑、智慧建设、智慧城镇、智慧环保等创建重点项目,提升城市建设及综合管理水平。
二、城市更新与环境建设纵深推进,城乡人居环境优化提升。旧城改造范围拓展,类型多样。上半年,市区累计完成道桥轨道、经营性地块、危旧房保障房等项目房屋拆迁面积 219 万平方米,其中 63 个在建项目完成拆迁灭点。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中心城区范围内新完成城中村拆迁 12.9 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建设速度加快,年内市区拆迁安置房累计施工面积达到 1629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291 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施工面积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竣工面积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2%。1-5 月,市区商品房新开工面积达 543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395 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比分别增长 49%、109%,商品房竣工量开始放大。村庄环境整治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民居住集中联动并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逐步加强。上半年,全市有2415个村庄完成环境整治,有31个村庄创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京沪高铁无锡段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如期完成,并在全省考核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在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开幕式上,住建部正式向我市颁发 2010 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奖牌。
三、绿色建筑统筹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转型提升。建筑节能管理不断强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创建深入展开,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成效初显。上半年,全市完成新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建筑节能面积771万平方米,其中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公,共计可减少能耗8.3万吨标准煤。新建公共建筑分批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年内已有 34 万平方米建筑完成分项计量安装,其中 7 栋公共建筑能耗数据上传市建筑能耗监测数据中心。住宅产业化有了新的进展,全装配住宅项目裕沁湖畔住宅小区实现住宅土建与内装饰一体设计建造,为开发建设全装配高层建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中国遮阳高峰论坛在无锡召开,为我市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及绿色建筑发展拓展了空间。
四、建设产业转型发展,工程质量安全稳步提升。我市建筑业转型提升发展调研工作全面展开,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的相关意见完成起草工作。建筑经济稳定增长。1-5月,全市在建工程项目数达1809个,面积8270万平方米,工程造价1579亿元。上半年,全市新许可建设工程施工面积 1795 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 14.3%。全市建筑业总产值341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5.8%。1-5 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447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10.4%。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力度加大,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与施工监管无缝对接。上半年,全市596个项目施工图审查查出违反强制性条文1745条、违反强制性标准9969条。建设工程质量创优与质量通病防治同时并举,创建“太湖杯”优质工程和鲁班奖、国优奖目标项目实施入库管理,房屋渗漏、裂缝等质量通病从设计源头得到防范。建筑工地原材料监管得到强化,预拌混凝土质量实现动态监管。保障房施工质量检查规范严格,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质量控制到位。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依法加强,建筑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展开,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专项检查、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督查、起重机械专项检查、安全文明施工综合检查覆盖面扩大,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整治消除。安全生产月活动有序展开,强化了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意识,提升了安全发展的正能量。
五、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突破,建设管理效能明显提升。“项目建设提升年”、“作风建设提升年”、“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与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创新有机结合,推进了建设管理工作创新发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管理机制健全完善,房屋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建筑认定意见出台,推进了新项目房屋征收的启动实施。城市综合开发探索实行“地块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推进地块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的配套,提高地块开发建设的品质。建设工程信息监管系统平台基本建成,工程项目、企业和从业人员等相关数据库数据采集上传,为工程建设管理流程优化创造了条件。建设工程实施《绿色施工导则》,文明施工标准化图集广泛落实。建设工程网上招标项目拓展,“三合一”评标前期工作逐步到位。建设行业诚信管理日趋规范,7 家施工企业因拖欠民工工资造成不良影响被清出无锡建设市场。建设工程行政执法模式优化,行政处罚全部实现网上运行。《无锡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即将完成,《无锡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修订和《无锡市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立法工作启动,建设工程监管模式创新、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和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完善将通过行政规章得到强化。局重大行政事项两级会务决策制度、重点工作督查通报制度建立,局机关处室职能优化强化,全局工作效能日渐提升。
此外,全局党的建设、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上半年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矛盾问题。如房屋征收拆迁推进不快,制约了在建项目的快速建设;新型城镇化推进手段不足,相关配套政策尚需研究制定;建筑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扶持引导力度尚需加大;节约型城乡建设抓手不多,相关工作尚需整合优化;村庄环境整治进展不平衡,后续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
下半年,全局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加快推进“三级”目标任务,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实现“五个”突破。推进“三级”目标任务,即围绕省、市、局三级目标任务,加快重点工作的提速提质;做到“四个”确保,即确保定量工作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确保定性工作高效完成年度目标,确保特色工作和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确保维护工作平稳可控;实现“五个”突破,即在城乡建设提标创优上求突破,在城乡建设特色工作上求突破,在城乡建设亮点打造上求突破,在城乡建设创新发展上求突破,在建设行业服务发展上求突破。
做好下半年的工作,需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城市功能提升上下功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顺应我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区域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探索具有无锡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统筹推进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和乡村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生态环境。加强与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等相关建设平台的工作对接,推进城市重点道桥、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建设,保障“一城一岛一带”等功能性载体的优化建设,提升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研究制定培育完善重点中心镇功能的相关政策意见,引导重点中心城向具有小城市形态和功能的新市镇转型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的集聚发展。加快启动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智慧技术在城市建设、房产、水务、燃气与照明、管线、交通、家居与社区等方面的示范应用,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二、在建筑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引导现代建筑业跨越发展。按照保质量、保安全、保市场、保发展的要求,对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全领域、全覆盖监管,引导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出台推进无锡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推动我市建筑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使建筑业发展成为符合节约型城乡建设要求、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新型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加大对建筑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引导建筑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在科技进步和行业整合中做优做强,形成无锡建筑的品牌。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建立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转变建筑施工方式,提高工程建造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
三、在节约型城乡建设上下功夫,积极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市。以节能为核心,以设计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强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打造节约型城乡建设的亮点。制定《无锡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无锡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推进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加快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引导新建建筑由节能为主向绿色建筑发展方向转变。引导建设单位积极申报绿色建筑标识,扩大绿色建筑覆盖面。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示范项目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考核验收。开展地源热泵等建筑节能新技术在无锡的适用性评估,推进建筑节能适用技术的有效应用。
四、在人居环境优化上下功夫,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推进房屋征收拆迁,加大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房屋征收拆迁的协调推进和督查考核,力争结转项目房屋拆迁年内基本完成拆迁扫尾。推进城中村改造,通过项目拆迁改造和环境整治等多种方式,改善城中村环境面貌。推进拆迁安置房建设,加快安置审核,压降被拆迁户在外过渡数量。推进保障房、商品房建设,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加强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设美丽乡村。
五、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优化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综合管理,完善行政许可服务项目集中审批制度。优化工程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全市所有在建项目的全程闭合监管,实现对全市建设行业各类从业人员的动态监管。创新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科技手段,做到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覆盖到全市每个在建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到位。优化再造工程建设行政许可服务流程,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个编号全程管理,实现行政许可服务的“一号通”。
六、在作风效能建设上下功夫,推进工作争先创优。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机关作风、政风行风和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党的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立足新起点、树立新形象。一是推行“问题工作法”,深入研究解决城乡建设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以提高领导干部工作能力,提升城乡管理工作效能。二是推行“绩效工作法”,强化绩效管理导向,引导干部职工务实苦干,力求实效。三是推行“一线工作法”,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深入基层,强化服务。四是推行“带头工作法”,党员干部率先改进工作作风,做到艰苦奋斗,力诫奢侈。通过作风效能建设,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打造工作亮点,做到城乡建设法规完善,制度健全,体制顺畅,机制创新,政策突破,全局上下奋发进取,争创一流。